位置与方向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要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对学到的教学技巧,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那要怎么写好教学反思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位置与方向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位置与方向教学反思1本节课是建立在学生认识了基本的方位之后学习的,是为以后进一步学习更复杂的辨认方向打下坚实的基础。这节课的学习有两个重点:一是给定一个东、南、西、北中的一个方向,让学生辨认出其余三个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其中给定一个东、南、西、北中的一个方向,让学生辨认出其余三个方向是本节课的难点,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我是这样设计的:
一、为学生设计现实情境
根据本节课的特点,应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现实的学习情景。课伊始,我出示美丽的风景图,来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吧,看图中的小朋友遇到了什么问题?哪是北?在现实生活中哪儿是北?首先自己根据教室内的物品自我辨认,然后同桌交流。因为学生对方向感知水平不同,而且生活经验的积累不一样,因此学生的方向感会有差异。所以,我采用以上方法教学,降低了学习的难度,沟通了同伴之间的联系。同时这些美丽的素材,既能有效的季候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知识,又能使学生在数学学习的同时,获得美的体验与情感的陶冶。
二、让学生准确的使用方位词
从美丽的情境图中,让学生明白图上方位词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师生共同把美丽的风景图,转换成平面图,根据参照物确定小朋友的位置,熟练的叙述小朋友去桃花村的路线,学生的叙述有:小朋友从麦田出发,先向东走到竹林,再向北走到果园,再向北走到桃花村;有的孩子把这条路线叙述成:小朋友从麦田出发,先向东走到竹林,经过果园,到桃花村;我让学生讨论这两句话,哪句话既描述的清晰又比较简练。同样方法描述其它路线图。
三、不足之处:
1、有些孩子是方向盲,无论怎样说,他就是不明白。
2、孩子的语言表达差距很大,有些孩子描述的非常熟练,有些孩子叙述时总是漏掉关键词。
位置与方向教学反思2《位置与方向》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新增添的关于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我觉得本单元的内容不仅对学生理解、把握、描述现实空间,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知识有着重要的价值,而且为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供了丰富的实践素材和探索空间。
这个单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上、下、左、右这几个基本空间方位之后,进一步学习水平方向的东、西、南、北方位的概念。教材注意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创设了丰富的便于操作的实践活动情境,使学生亲身体会方位的知识,感受方位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反思本单元的教学,我认为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有以下几个:
1、认识东、南、西、北、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八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辩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2、结合具体的情景和儿童的已有经验,引导学生经历认识方向的过程,从中体会方位知识,帮助学生辨认方向。
3、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使学生体会到方位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为了达到以上几个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我创设了大量的活动情境,让学生在活动中理解、掌握所学知识。例如:例1的教学,我先让学生根据自己所在的位置说一说自己面对的是哪个方向?(因为我们的教室是东、西向的,学生面对的是西面,所以我让全体向后转。刚好是早上,学生很容易联系生活经验想起自己面对的是“东”。)“你的后面、左面、右面又是什么方向呢?”我还来不及介绍,孩子们已不由自主地畅所欲言说了起来,此时的我已无需多言……随后组织孩子们改变面对的方向,确定其余方向。整堂课学生是在活动中理解、掌握所学知识。同时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如:例5的教学,我组织学生“当导游”,让学生在“导游”的角色中学会看有八个方向的路线图,能够根据路线图向自己的“游客”描述行走的路线。在这样的活动中学习,学生兴趣盎然,学习效果极佳。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在数学教学中,我注意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合作交流的机会,营造出探究的学习氛围,让孩子们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例如:让学生独立思考自己所在位置的前、后、左、右分别是什么方向,然后与同桌进行交流,最后在班上交流。使学生在与他人的交流中掌握知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与口头表达能力。再如:组织学生模拟当导游,为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实现数学知识的“再创造”,从而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当学生认识了基本的方位之后,我又让学生根据本校的位置,画出学校位置示意图;让学生根据文字所述,画出某路公共汽车行走线路图等等,让学生在手、眼、脑等多种感官协同活动中,理解、掌握所学知识,发展学生的空间概念。
因此,多么抽象的数学知识,只要我们为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实现数学知识的“再创造”,从而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发展能力。
位置与方向教学反思3“位置与方向”是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的“空间与图形”的内容,三年级儿童正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转化的关键期。此时的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然直接与感性经验结合在一起,所以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对本单元知识进行教学是很有必要的。
本单元知识是在学生已经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来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学习辨认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八个方向,并认识简单的线路图。所以在教学的开始,我是先用生活中的经验“太阳从东方升起”,引出东、南、西、北认识的教学,并利用儿歌帮助学生记忆。在学生记住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以后,再引导学生发现:东西是相对的,南北也是相对的,而且东南西北是按顺时针方向旋转的。学生认识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后,教师再利用多种活动对所学知识加以巩固。如:指出教室的东南西北各有什么,自己座位的东南西北是谁,学校操场的东南西北有什么建筑物等。
学会了辨认东南西北以后,再学习认识平面图上的东南西北,我也同样教学生用儿歌和手势帮助记忆,学生很快掌握了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同时还画出坐标图,有了坐标图,学生就能很快辨认出平面图上的东南西北。再利用坐标图和手势教学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四个方向的辨认,感觉学生掌握得还是比较好的。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多以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为切入点,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愿意参与到学习中来。以已有的“方向”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鼓励学生通过思考发表见解,与小伙伴交流,丰富学生对方位的体验,让学生充分体验成功的喜悦,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 ……此处隐藏7174个字……与方向教学反思13
本节课的学习是学生在学习了东、南、西、北和东南、东北、西南、西北的8个方向的基础上学习的,学生对于前面的学习掌握还可以,但是这节课主要在于怎么确定位置,学生经过讨论得出:第一种说法不是很准,第二种说得很麻烦,第三种比较合理、准确。老师接着追问:“这样就能确定A点的位置吗?”,并且老师在此方向上再任意点一点。老师在平面图上这么一点,点醒了聪明的学生,马上又同学举手说“还要说明起点到1号点的距离,否则就不知道从起点出发,沿着东偏北30°的方向大概走多远,需要多久。”其他学生听了也就明白了。能够根据方向、距离确定一个物体的位置,二者缺一不可。
但是,在练习的过程中,出现了很多的问题,主要是有不少同学不会用量角器了,量角器在本子上转来转去,不知道怎么放,还有的同学量成了那个夹角大的角的度数了。老师有再次强调,在生活中一般我们先说与物体所在方向离得较近的方位,所以我们一般量夹角小的那个角,看一看它就从离得较近的方位开始偏,并且习惯上让0刻度对准较近的那个方位,然后看角的另一边对应的度数,这样一般就不会出错了。
位置与方向教学反思14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具有了从方位角度认识事物的基础上学习的。因此,在教学时应充分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创设大量的活动情境,为学生提供探究的空间,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方式,进一步从方位的角度认识事物。学生已经学习了用前后、左右、上下等表示物体位置,知道了东西南北等八个方向,能识别简单的线路图。对于这部分内容,学生并不陌生,但是因为本节课要通过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具体位置,涉及到角度,因而学生学起来会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设计这节课时,我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创设“森林公园”情境复习铺垫,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通过学生非常喜欢的游戏方式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并让学生意识到在现实生活中确定物体位置的必要性和必需条件,在课的一开始,就紧紧地吸引住学生,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加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体验。
本节课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在课堂教学中把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作为生长点,让学生参与知识的建构。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而且有利于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发挥。
(2)教师适时引领,学生自主探索。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关注学生在数学生活中的表现,能够随着学生的思维进行有效地引导。
(3)联系实际,应用数学。利用创造情小结,并把数学问题与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的价值和作用。
位置与方向教学反思15《位置与方向》一课是人教版数学第六册的新增内容,日常生活中学生对东、南、西、北等方向的.知识已经积累了一些感性的经验,并通过第一学年的学习,已经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本单元在此基础上,使学生学习辨认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八个方向,并认识简单的线路图。
本单元的教材编排有两大特点:
1、依照儿童空间方位认知顺序进行编排。儿童只有在牢固掌握了上、下、前、后、左、右这几个基本空间方位之后,才能够掌握按水平方向分出来的东、南、西、北等方向概念。通过大量的操作活动,让学生形成辨认东、南、西、北等方向的技能,然后,再让学生学习辨认地图上的东、南、西、北等方向。
2、教材提供了丰富的生活和活动情境,帮助学生辨认方向。教学中,我们也遵循了儿童的认知规律,同时也遵循编者的意图,本单元的教学,我们做到了以下几点:
一、以学生发展为本,创造性的使用教材
我们知道,新课程倡导民主、开放、科学的课程理念,教材不过是师生对话的一个“话题”,在教学中要针对学生情况,用活教材,使教材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本课是在学生学会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四个方向。活动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密切联系。不仅要求学生能在平面图上认方向,还要求能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而本课的活动主题图是一幅学生很熟悉的生活场景图,一些比如图书馆、少年宫、动物园等,这对于小榄的学生来说都不陌生。
所以本节课利用学生最熟悉的校园环境与建筑,让学生看“校园影片”当小导游介绍自己校园建筑的各个方向,亲身体验生活中东西南北,为下面制平面图做好准备,呈现了知识从具体到抽象的完整过程,符合中年级的认知特征。因为儿童学会辨认地图上的东西南北方位和他们掌握空间方位知觉是有联系的。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环境出发,使他们有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
二、关注学生的探究和合作能力,在“做数学”中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对于地图上方向,以前我们小时候知道这部分知识,要么从书上得知,要么是老师直接告诉我们这个结论。我们从未想过为什么要定“上北、下南、左西、右东”,也常常拿到地图,不能把地图上的方向与实际方向挂上钩。而现代教育理论告诉我们,知识不应该是通过教师单纯的传授得到的,而是由每个学生依据自己以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地加以|“建构”。在这段教学中教师注重学生对知识形成过程的体验,让他们在充分的体验中有所感悟和发现,再通过交流得到发展和提高。
在这个环节中,老师没有直接告诉学生怎么认识地图上的方向,而是要学生根据熟悉的校园环境去拼平面图,在拼之前强调合作要求,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活动的机会。在活动中,学生必须思考:怎么定平面图上方向?怎样和实际方向统一?于是有的学生把“北”定在上方,有的学生把“南”定在上方等,出现了各种不同的平面图。通过整理、分类,归纳了四种方法,这四种方法拼地图都是对的,但学生很快就发现不能统一,给实际生活带来了麻烦,引发了认知矛盾。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引导学生解决本节课重点:统一地图方向。这个环节的动手操作和探究学习没有流于形式,是实实在在通过“做数学”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经历数学,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学生在“做数学”中对“上北、下南、左西、右东”产生深刻的体验,使学习更加有效,真正做到了从学生实际出发,尊重他们的需要,使学生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
三、关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和学习情感
数学离不开生活,数学知识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与生活。在解决问题中出示五岳的平面图,根据它们的位置和方向给它们命名,并在练习填写五岳名后让学生欣赏了一组五岳风光影片,优美的音乐、简练的解说,各具特色的风景,把数学和美育有效整合,增加了数学课的文化内涵,给学生以美的感受,同时也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最后解决问题结合学校、家庭的位置和方向,让学生动手操作课件,说一说上学的路线,体验数学和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的价值与作用,增强学生的兴趣和应用数学的意识、信心,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力。
四、关注过程评价
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教师都注意和学生进行互动,进行问题的反馈,及时给予评价,真正做到了关注学生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