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一步,再走一步》语文教案

时间:2024-03-14 08:47:36
《走一步,再走一步》语文教案15篇

《走一步,再走一步》语文教案15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走一步,再走一步》语文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走一步,再走一步》语文教案1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

⑴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⑵较完整地复述故事情节,做到条理清楚,详略合适。

2、过程和方法:

⑴尝试探究性、多角度阅读理解。

⑵在阅读中思考,在思考中获益的学习方式。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学习作者寄寓文中的对待困难的正确态度和克服困难的方法,联系自身生活实际,获得正确对待困难的有益启示。

【教学重点】

学习作者寄寓文中的对待困难的正确态度和克服困难的方法,联系自身生活实际,获得正确对待困难的有益启示。

【教学难点】

尝试探究性、多角度阅读理解。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较完整地复述故事情节,做到条理清楚,详略合适。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读课文导语:

导语中说这是我童年时一次脱险的经历,既然是脱险,那么是什么险呢?怎么会陷入险境呢?又是怎样脱险的?为什么隔了57年,65岁的作者还要记述这段经历呢?“其中蕴涵着生活的哲理”,是什么哲理呢?

二、整体感知

1、默读:

要求默读的速度为每分钟300字,慢慢加快为每分钟500字。本文大约1500字,要求4分半钟读好,行吗?

默读后请同学们复述课文。复述的难点往往是时间、地点、人物、数字等,默读时要注意看清楚。

2、抢答:

⑴故事发生在美国哪个城市?

⑵发生在什么时候?

⑶爬悬崖一共有几个孩子?有名字的有几个?

⑷悬崖有多高?岩石架有多高?

3、把课文分成“冒险”、“脱险”两部分,四人小组组内试讲,全班推荐2~3人上台复述,并即使点评。

明确:复述要求“响亮流利、条理清楚、详略得当”。

明确:同学用这样的句式复述“我讲述的部分是……我的讲述完了,谢谢大家”、“我的点评完了,谢谢。”

三、研读主旨

1、探究主旨:

作者由这次历险,获得了什么启示?

(读最后一节。)

从课文内容看,标题“走一步,再走一步”是什么意思?

在人生道路上,面对困难,“走一步,再走一步”是什么意思?

为什么不要想着距离有多远?

提示:龟兔赛跑、夸父逐日……

2、总结归纳:

居里夫人说:“生活对于任何人都非易事。”大家学了《在山的那边》和《走一步,再走一步》后,获得了什么道理?

希望山的那边永远呼唤你,走一步再走一步伴你到达成功的彼岸!

四、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7~22小节,背诵最后一节。

《走一步,再走一步》语文教案2

教学设想:

1、逐步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能力:让学生在预习中通过阅读自己提出问题,经归类整理后由学生在课堂上自己回答(或布置为作业),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并通过阅读指导教会学生怎样提出恰当的问题从而最终提高阅读能力。

2、锤炼学生的语言敏感力:通过揣摩语句、反复朗读让学生自己体会文本的内涵,从而提高学生对语言的敏感性。

3、学以致用,不为学习而学习。教学要以提高学生阅读、写作能力,提高认识为终极目标,对于课文既要让学生做深入细致的揣摩和研读,又要让他们远离文本本身做客观的审视(从形式到内容)从而获得启发。

教学目标:

1.知识教学:了解课文中以小见大,以实寓虚的记叙方法;掌握训诫、耸立、蓬乱、攀、颤抖、瘦骨嶙峋、蹲、心惊肉跳、凝视、嘲笑、头晕目眩、啜泣、纳罕、疲乏、小心翼翼、屡次等字词。

2.能力训练:初步学会分析记叙文章中的情事论理及其详略安排,注意学习和运用描写心理活动的词语。

3.情感、态度教育:感受“我”终于正确对待困难,在困难面前不馁不躁,一步一个脚印来沉着应付的心理从而得到人生的启迪。

教学重点:

理解重点语句,把握本文思想感情,提升自己的思想认识;整体感知课文,掌握详略得当的写作技巧。

教学难点:

记叙文中如何以实寓虚,即文章如何借事论理; 详略得当的写作技巧。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预习指导:

提前一天阅读课文并根据自己的理解设计问题,如:词语的音、形、意;文章的结构;语句的理解等等,以组为单位归纳整理由课代表上交。(注意:自己的问题要做好答案)

导入:

居里夫人说过,“生活对于任何人都非易事”。

一个人生活在世界上,难免会碰到许多困难。它就如同一座座高山挡在我们的面前,面对它,有些人灰心丧气,束手无策终与成功无缘;有的人则毫不畏惧知难而上,终于看到了希望的海,也正因为这样,世界上才就有了弱者与强者之分。然而,弱者和强者并没有天然的不同,只是他们面对“高山”时,眼中所见到的景物不同而已。今天就让美国作家莫顿·亨特领着我们回到他的童年,和他一同回味那次让他终生受益的际遇,来领悟他面对大山时眼中看到了什么。

整体感知:

1、学生默读课文4分钟,教师投影学生预习时所提问题并提醒学生在默读时对问题加以注意。

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

故事发生在什么地方?

爬悬崖的一共有几个孩子?有名字的是哪两个?

孩子为什么要爬悬崖?

那座悬崖有多高?岩石架有多高?我眼中的悬崖有多高?

孩子们是否爬上了悬崖?情况如何?“我”的情况如何?

故事的结局如何?

作者通过这个故事要告诉我们什么?

2、教师组织学生抢答

(可以采取男女生分组加分的奖励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组织学生复述并由教师指导总结

叙事要注意六个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教师要根据抢答阶段的内容加以总结并投影六个要素,引导学生全面复述)

(1)、起因 玩厌游戏 别出花样

(2)、经过 其他孩子:顺利攀越,安全返回;我:中途被弃 进退两难

(3)、结果 朋友求援 父亲解 ……此处隐藏23434个字……探究、提出并讨论问题。

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

①开头的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

②父亲为什么指挥“我”先迈出左脚的一小步?

③我在父亲的指导下仅仅是爬下了几米高的石架,为什么还说“我产生了巨大的成就感”?

3.朗读品味:

①“你能办得到的。”“这似乎能办得到。”“我能办得到的。”

朗读这三句话时应把重音放在哪个字上?三句话的语气有什么不同?后两句写出了我的什么变化?

②想象“我”在石梁上的心理,说一说。

③“我”在脱险前后有哭了两次,哭时的情感一样吗?

④学生表演父子对话,品味人物语言。(体会以鼓励为主,并教给方法的良苦用心)

三.结合体验,品味人生

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1.一个中国父亲遇到这种情况,他会怎样做?

2.假如你就是文中的“我”,孤身一人在悬崖上,你将怎么办?下来后,你最想说的话是什么?。

四.拓展练习,积累语言

从“读一读,写一写”中选用五个以上的词,以“逆境”为话题,说一段话。

布置作业:

课外练笔:《在悬崖面前》

《走一步,再走一步》语文教案15

知识目标:理清全文思路,通过复述情节,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能力目标:学会多角度思考文章。

情感目标:联系自身生活体验,感悟人生哲理。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复述情节,整体把握文章主旨。

教学难点:探究、感悟蕴含的人生哲理。

教学方式:朗读,讨论分析,合作学习。

教学用具:多媒体。

课时安排:2课时。

第1课时:重点是朗读课文,理清全文思路,通过复述情节,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导语设计: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在山的那边》,我们懂得了一个怎样的道理?(学生回答:只要百折不挠的坚持奋斗,理想境界终将实现。)我们懂得该怎样面对和实现理想,那么当我们在现实生活中遇到困难险阻又该如何去面对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学习一篇新课文《走一步,再走一步》。

二、默读课文,初步感知。

1、迅速默读全文

要求:(1)读全文包括课题、作者、提示。

(2)速度在第分钟500字左右,全文用5分钟读完。

(3)思考:故事发生在美国的哪座城市,什么时间爬悬崖的,共有几个孩子,有名字的有哪两个,那座悬崖有多高,岩石架处有多高?

学生默读后,能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2、标出生字词,,交流生字词

闷热 弹子 训诫 耸立 峭壁 颤抖 瘦骨嶙峋 迂回 凝视 啜泣 纳罕

恐惧 安慰 头晕目眩 经历 屡次 抵达 暮色苍茫 小心翼翼 灰心丧气

三、再次默读,整体把握课文

1、 学生再次默读课文,准备复述。

2、 复述方法指导:

A、抓住故事里的时间、地点、人物、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B、快速捕捉文章中的数字等有效信息,抓住关键词语。

C、复述不是照搬原文,而是对文章主体的一个提炼加工过程。通过复述故事情节,整体把握课文内容,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有新的感悟和思考,获得生活的启示。

3、学生复述(3—4人),自评复述得失。

4、教师应有针对性的指明学生默读的速度和复述过程中的不足之出,明确复述方法,然后再让学生有的放矢地纠正自己第一次复述的不当之处进行二次复述。

5、学生根据复述的得失,将经验和复述方法记下来。

四、布置作业:20个词语,每个5遍。

第2课时:重点是学会多角度思考文章,探究、感悟蕴含的人生哲理。

教学过程:

一、朗读课文,思考:

1、学生朗读,提要求。

2、朗读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无漏字漏字,注意语速、语调。

3、思考:

作者遇到了困难,从哪些地方可看出?

归纳:从小多病,不能活泼勇敢 颤抖 “如果你想待在那里,就待着好了。”

以旁观者的眼光看,这算困难吗,从哪儿可看出?

归纳:悬崖不高 伙伴们轻松爬上去了 “我”后来很容易地下来了

怎么很容易地下来的呢,心理有什么变化?

归纳:走一步 顿生信心

再走一步 信心大增

慢慢爬下悬崖 巨大成就感(只有几米高,为什么有巨大成就感?)

心理变化:害怕——顿生信心——信心大增——有巨大成就感

二、从中你悟出了什么生活哲理?

学生讨论,明确人生哲理:在人生道路上,不管面对怎样的艰难险阻,只要把大困难分解成小困难,一个个认真地解决小困难,坚持不懈地走下去,终将战胜巨大的困难赢得最后的胜利。

三、合作探究

1、你从课文的那些地方体会出这样的生活哲理的?

(引导学生在课文中寻找富有表现力的词语,来体会文章的蕴涵)

学生小组讨论发言,对于理解有难度的词语,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追问为什么?

A、 标题:“走一步,再走一步”,标题的含义是什么?

B、 18小节的“不要想着距离有多远……”,为什么“不要想着距离有多远”,而要“一步一步”?

C、23小节的“着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在人生道路上,面对困难,“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是什么意思?

2、你觉得文中最让你感动的是哪儿?或你是如何看待故事里的各个人物的?(多角度阅读评价)

教会学生多角度阅读的方法,以提高阅读质量。

确立角度的方法:着眼于课文中的某个人物,或者着眼于课文中的某一情节

举例:评价杰利哪些地方做的好,哪些地方做的不好?

父亲教育孩子的方式

伙伴们的做法有不当的吗?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适当引导归纳

四、质疑与交流:

1、课文还有什么问题,你觉得可以提出来让大家来共同探讨的?

2、你受到什么启发?该如何面对困难?

同学畅所欲言。

五、教师小结

六、延伸与拓展:读汪国真诗句

七、布置作业生活中难免遇到困难,你遇到过什么困难?是怎样克服的?有什么经验教训?细心留意身边的事,感悟生活,写一篇短文。(学生在课内时间充分的情况下自由漫谈,课后写在作业本上)

八、板书设计:

二、走一步,再走一步

莫顿·亨特

走一步 顿生信心

再走一步 信心大增

慢慢爬下悬崖 巨大成就感

心理变化:害怕——顿生信心——信心大增——有巨大成就感

九、教学反思:多角度阅读方法较好,课上加强渗透和指导。

《《走一步,再走一步》语文教案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